1、提示语在最后,“说”的后面打句号。比如:“孩子,你看见过三只灰雀吗?”列宁着急地说。“没,没看见。”我低着头,红着脸回答。
2、提示语出现在两次分段陈述的引语之间,这时用逗号。“提中间话两边”的形式,常用来表明人物在说话中有了停顿后,听话者这才注意起说话人的相关情况(如说话时的动作、神态、音量等),然后又接着听其言。有时也说明说话中间有了较长的停顿,或叙述者有意用这种形式强调人物的前半部分话语。
3、“我明白了,”他点了点头,“我们需要更加努力。”
4、提示语在后,这时用句号。例②我急忙丢下书包,向内屋跑去。“引前提后”式对话描写有强调人物语言之意,多用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,也可用于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描写中。后一段话将话语前置,通过强调其话语突出表现她对“我”的关心。
5、提示语在前面,“说”的后面打冒号。如:妈妈好奇地问:“这是谁送的礼物呀?这么精致。”我伤心极了,对着小狗的尸体大声喊:“美美,你醒醒,你醒醒!”
6、提示语在前,这时用冒号。例①中两处对话描写语句均采用“提(提示语)前引(引语)后”的形式,有强调提示语内容之意。以例①原文而言,分别强调了话语是明“边退边说”和“我”“得意”地说的。
7、“等一下,”她突然想起了什么,“我有一个重要的电话要打。”
8、“对不起,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。”他拍着我的肩头,轻声说道:“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,其实——没事的,你继续看书吧”。
9、提问中明确了问题的要求,即“提示语在前面的句子”,因此需要在回答中直接给出。
10、是的,提示语在前面的句子。
11、“你看得真仔细!”吴王夸奖说,“那黄雀要捉螳螂吗”?
12、“那么,”老师微笑着说,“谁能回答这个问题?”
13、这些句子中的提示语被放在了中间,通过逗号或冒号与其他部分分隔开来。这样的结构可以增加句子的节奏感和表现力,使对话或叙述更加生动有趣。
14、提示语在中间,“说”的后面打逗号。比如:“是你吗?”爸爸在电话那头焦急地说,“红红,快回来吧,我们找你一天了。”“孩子,别难过。”老师抚摸着我的头,关切地说,“以后,我就是你的妈妈。”
15、陶罐子!”铁罐傲慢的问,“你敢碰我吗”?
16、“然而,”他话锋一转,“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。”
17、“你看,”小明指着天空说,“那朵云好像一只绵羊!”
18、当然,好词好句的选择还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表达需要来决定。希望这些例子能对你有所帮助!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,欢迎继续提问。
19、但一般情况下,提示语会放在句末,作为一种强调的手段。
20、“你的腿怎么多了一个伤疤,”妈妈焦急的问,“是不是摔了一跤”?
21、在日常交流中,有些人为了突出提示语的重要性,也会把提示语放在句首。
22、提示语省略,只有引语。依据上下文完全清楚哪句话是哪个人说的,或者不必要点明话语的叙述者而只知大略即可,这时常运用省略提示语的作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