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出自《茶经·一之源》。茶树就如同皋芦一样,茶叶就如同栀子一样,茶花就如同蔷薇一样,茶树的就如同棕榈子一样,茶的蒂就如同丁香的蒂一样,茶树的根就像胡桃树的根一样。
2、“精行俭德”是《茶经》的核心思想,后人尊其为茶道精神或精髓。
3、(7)茶经:就是指唐代的茶圣陆羽。赏析:
4、苦茶久食羽化。
5、”陆羽认为茶树最适宜在烂石、砾壤中。
6、茶茗久服,令人有力、悦志。
7、出自《茶经·三之造》。壮硕如同竹笋一样的茶叶,生长在碎烂的土壤中,当长到四五寸的时候,就像那刚刚长出嫩芽的薇、蕨,在凌晨的时候,便可以去采摘它。
8、八、若热渴、凝闷、脑疼、目涩、四肢烦、百节不舒,聊四五啜,与醍醐、甘露抗衡也。
9、出自《茶经·一之源》。所谓的茶,是南方的一种优良的草木职务。有的茶树有一尺、两次,甚至几十尺之高。
10、出自《茶经·六之饮》。制作茶有九种难处分别是:制作,辨别,器物,火力,水质,烘烤过程,加工捣碎,蒸煮和饮品。
11、(1)石碾:就是指用来碾茶饼的工具。
12、凡采茶,在二月,三月,四月之间。
13、出自《茶经·六之饮》。称得上是珍美馨香的茶,最好的是一炉只出三碗,其次是五碗。
14、三、茶之为用,性至寒,为饮,最宜精行俭德之人。
15、出自《茶经·一之源》。种茶的土壤,上等的茶树长在风化石碎烂的土壤上,中等的茶树长在砾壤土上,下等的茶树长在黄泥土上。
16、改诗句出自宋代林逋的《茶》,原诗:注释:
17、七、其树如瓜芦,叶如栀子,花如白蔷薇,实如栟榈,蒂如丁香,根如胡桃。
18、其树如瓜芦,叶如栀子,花如白蔷薇,实如栟榈,蒂如丁香,根如胡桃。——陆羽《茶经》
19、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,一尺二尺,乃至数十尺。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,伐而掇之,其树如瓜芦,叶如栀子,花如白蔷薇,实如栟榈,蒂如丁香,根如胡桃。——陆羽《茶经》
20、出自《茶经·一之源》。茶能饮用,因为它属寒性物质,饮茶,对品行端正、节俭有德的最合适。
21、(2)瑟瑟尘:就是说碾出的茶粉像是尘雾一样轻轻的飞扬。
22、(6)人难识:就是说建茶不被世人所赏识。
23、长兴,是茶文化发源地,“紫者上、笋者上、叶卷者上”,这是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对上品茶叶的一段描述,写的正是长兴的紫笋茶。“紫笋茶”一名也由此而来。
24、陆羽《茶经》记载:“上者生烂石,中者生砾壤,下者生黄土。
25、其字或从草,或从木,或草木并。其名一曰茶,二曰槚,三曰蔎,四曰茗,五曰荈。——陆羽《茶经》
26、一、茶为累也,亦犹人参。
27、九、茶有九难:一曰造,二曰别,三曰器,四曰火,五曰水,六曰炙,七曰末,八曰煮,九曰饮。
28、出自《茶经·一之源》。如果在生病头脑发热、胸闷口渴,头痛,眼涩,四肢无力,关节疼痛,这时候喝上四五口茶水,就如同喝上进了醍醐、甘露一样。
29、六、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。一尺,二尺,乃至数十尺。
30、荡昏寐,饮之以茶。
31、出自《茶经·六之饮》。有的人在茶中加葱、姜、枣、橘皮、茱萸、薄荷等物,煮的时间长了,将茶水扬起起来变清,或者有的人将煮好后的茶水去掉上面的一层沫,这样留下的茶水,就相当于水沟中的沸水一样,可是人们却往往这样去做。
32、五、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,长四五寸,若薇蕨始抽,凌露采焉。
33、(4)乳香:指点茶中茶粉形成的乳状的泡沫,乳白色像是奶一样,仿佛可以闻到乳香。
34、出自《茶经·一之源》。茶的质量是有差别的,甚至可能带来不利影响,这和人参的情况相似。
35、饮有粗茶、散茶、末茶、饼茶者。
36、十、或用葱、姜、枣、橘皮、茱萸、薄荷之等,煮之百沸,或扬令滑,或煮去沫,斯沟渠间弃水耳,而习俗不已。
37、茶为累也,亦犹人参。
38、四、其地,上者生烂石,中者生砾壤,下者生黄土。
39、(5)世间绝品,建溪春”皆指建茶,也就是产于福建的一样名茶。
40、啜苦咽甘,茶也。
41、二、夫珍鲜馥烈者,其碗数三;次之者,碗数五。
42、“精行”,体现的是精益求精的品行,是茶事的基本要求,“俭德”,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、关乎伦理的基本思想,它事关茶的品性;茶道精神通过阐发茶的内涵与品质得以体现。
43、这段话表达了陆羽对茶叶的评判标准,意思是说:茶芽嫩且带紫的为上品,芽形紧抱挺直的为上品。由此,长兴“紫笋茶”成为皇家贡茶,从此名扬天下。居史料记载,“紫笋茶”作为皇家贡品一直延续到17世纪(公元1646年),是中国历史上进贡时间最早,时间跨度最长,数量最多的贡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