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——【没有时间来】埋头苦读。
2、forexample
3、例:具告以事。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
4、分析:“生乎吾前”中的“乎”就是介词“于”。
5、——与现代汉语不同,古代汉语“谓语”(核心语)要先出现,再说其他词汇。
6、——相当于一个通假字,“乎”“于”同用。
7、首先找出句子当中的谓语动词,因为状语是专门修饰谓语动词的,谓语动词的位置是相对不变的,在看谓语后面的标志词,于,以,确定介宾介构,翻译时或理解句子时把介宾词语调到动词的前面,有时介词会省略,要结合语境,补出介词,再按上述处理。。
8、状语后置判断方法
9、还有一种介词“乎”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,在翻译时,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。
10、【谓语+之不+形容词】
11、Ilikemybackpackverymuch
12、例: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(荀子《劝学》)
13、分析:“以事”介宾短语做“告”的状语。
14、状语后置句怎么判断
15、千里负笈,埋头苦读之不暇,而有余闲照镜耶?非妇人女子,何须置镜?”钱钟书《围城》
16、【以字句】介词“以”组成的介宾短语,在今译时,一般都作状语。
17、状语起修饰限定谓语的作用,要确定谓语成分,需要先确定句子的主干结构,及主语,谓语,宾语,在这其中,修饰限定谓语动词的成分就是句子的状语成分了
18、【于字句】用介词“于”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,译成现代汉语时,除少数仍作补语外,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。
19、最基本的判断方法是“比较”。状语后置多见于介宾结构状语,例如,现代汉语“在梦中相见”,其中的“在梦中”属于介宾结构,作为“相见”的状语放在前面,文言文一般放在后面,表述为“相见于梦中”。
20、——相当于现在的把字句。
21、——害怕【来不及】拯救。
22、例: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。(韩愈《师说》)
23、状语后置即介宾短语后置,这是古汉语中一种持殊的倒装现象。介宾短语由“介词+宾语”构成,在文言文中一般放在句子未尾。而与现代汉语语法相比,状语位置一般在谓语之前,直接修饰谓语,故称文言文中放句尾的介宾短语为状语后置,例如: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“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”就是介宾短语,放在句末,翻译此句时要把这个介宾短语提到它本来的位置再翻译,即“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”。
24、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,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。但在文言文中,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。
25、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(常见的),一种情况(不常见的)
26、另一种情况(不常见的)——个人意见,不足之处,请批评指正。
27、恐救之不及。
28、在这个句子中,verymuch修饰限定谓语动词,做状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