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《钱塘湖春行》“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”
2、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沙阴里白沙堤。
3、白居易~钱塘湖春行
4、对偶一种修辞手法,用字数相等、句法相似的对称字句加强语言效果。
5、钱塘湖春行前两句不是对偶,江南春的前两句是对偶。
6、。通过描写主观感受,侧面烘托了春景的繁盛,“浅草”暗示了初春的季节。
7、几处早莺争暖树的"争"给早莺赋予了人的感彩。
8、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
9、颈联对偶,烘托
10、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11、两首诗均为描写美景,祖国山河美如画。
12、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13、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14、钱塘湖春行
15、《江南春》“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”中“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”是对偶。
16、白居易的《钱塘湖春行》中以对偶,拟人的手法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,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的句子是: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这句诗生动形象地借早莺争,新燕啄的动作,描绘出江南春早鸟儿忙碌的情景,营造出鸟语花香的氛围。
17、判断拟人句的方法,找出文中的动词。
18、作品简介:《钱唐湖春行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。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,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,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。全诗结构谨严,衔接自然,对仗精工,语言清新,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。
19、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是将事物给予了人的动作感情。
20、原诗欣赏:钱塘湖春行
21、颈联中动词"欲""迷""没"尾联中动词"行"
22、颔联拟人,写莺燕,是诗人游程中所见。莺是春的歌手,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;燕是春的信使,已开始衔泥筑巢,一片生机勃勃之势。用“早”来形容黄莺,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。一个“争”字,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。用一个“啄”字,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,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。
23、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
24、首联中无动词颔联中有"争""啄"
25、分析结果,七个动词中,
26、钱塘湖春行里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,这句是对偶,江南春里没有对偶的诗句。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,意义对称的一对短句来表达相同意思的修辞手法。特征是语言凝练,句式整齐,音韵和谐,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,使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,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。前后两句语法结构也是相同的,也叫对仗。
27、作者:白居易
28、行至孤山寺北,贾公亭西,暂且歇脚,举目远眺,水面平涨,白云低垂,秀色无边。
29、颔联是拟人句。
30、杜牧~江南春
31、其中的“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”和“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”是对偶。
32、谁家新燕啄春泥的"啄"表现了新燕的欣喜之情。
33、、作者简介:白居易(772~846),唐代诗人。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。生于河南新郑,其先太原(今属山西)人,后迁下邽(今陕西渭南东北)。贞元进士,授秘书省校书郎。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。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,得罪权贵,贬为江州司马。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,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,后官至刑部尚书。在文学上,主张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,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。其诗语言通俗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