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一个本来不喜欢读小说的我,总是有头无尾,从未完整读过一篇长篇小说,可是,自从妈妈给我买了《童年》,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。可怕的外祖父,坚强善良的外祖母,争家产的两个舅舅,无助的母亲,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,却充满欺凌。第一章中,阿廖沙的父亲就去世了,而就在这时,阿廖沙的母亲生了一个男孩。
2、现在,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,真是天壤之别啊!我流过泪,与他同苦;我欢笑过,与他同乐。
3、我仍然记得“所以,我走进了这个世界”这句话在作品的结尾,阿莱莎来到了这个世界,这导致了高尔基的下自传《在人间》。
4、放下书,我沉浸在阿廖沙自强不息的精神中。一个同龄人,在经历了如此苦难之后仍然没有被困难打到,何况我们呢?
5、高尔基不论是在苦痛的受辱日子,还是欢乐的时刻,我们都要坚强的生活下去,因为有很多人对我们很好。
6、岁时,他只身来到喀山,进入了“社会大学”,在与命运的斗争中,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低层,和各个阶层、各种人物接触,饱尝生活的艰辛,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,而且当时受封建沙皇主义统治的社会十分黑暗,加之耶稣教条盛行,人们都信奉圣母与上帝,每天都要在胸前划“十字”作祈祷,但高尔基不为所动,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念。
7、灿烂的阳光照耀着五彩缤纷的世界,让我好似又回到了那美好的童年。一眨眼数年过去了,但童年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刚刚与我挥手告别。
8、有老师教育着我们,父母爱着我们,爷爷奶奶呵护着我们。
9、我们得到了无限的爱,可是高尔基他是没有这些的。但他十分努力,敢于面对一切的困难!通过了努力成了伟大的作家。我们要向他学习。
10、我们的童年十分快乐,父母都在我们身边,和同学一起上学,玩耍。
11、快乐的童年都是相似的,但不快乐的童年也有自己的不幸。我记得看完《童年》后,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12、与他相比,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,幸福的;没有斗争,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。就从这一点看出了极大的对比。我拥有了许多,但是我们不知足。只求自己好,想要好的东西。是啊我们向父母伸手要钱,饭来张口,只用父母当挡箭牌。从现在开始,我们应该悔过曾经的奢望;不浪费东西;学会珍惜一切拥有的东西,应该自己要独立,遇到困难要克服,想想作者是怎样克服的,不要再躲藏,要面对一切。要多为父母着想,多多体谅他们,来创造更好的条件回报他们。
13、从现在考试,我们要自立起来,遇到困难时别只想着这样退缩,逃避或走捷径,应该对自己有信心,人生中总有事或有人会令你痛苦甚至绝望,但我们应该要像一下作者是怎么样坚持的。这样,你就可以再痛苦中寻找快乐,在绝望中寻找希望。是的,黑暗过去,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,只要你仍然保持对任何事物都有不灭的信心,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,那么你的光明一定会到来,因为你懂得珍惜。
14、在阳光照耀下,我读完了这本《童年》,心里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惭愧与懊悔,想到自己与高尔基生活巨大悬殊。
15、高尔基和我们的童年是完全不一样的,我们大家活在繁荣富强的国家。
16、他当过学徒工、搬运工、守夜人、面包工等。
17、童年,是我们每一个人向往的世界,可它对于我们是那样的遥不可及。想起童年,还是在老家度过日子的印象深刻一些。
18、黑夜过去黎明来临,高尔基人身是多么悲惨,真让人悲伤惭愧。我们有着灿烂童年,身在福中不知福啊!所以我们要多多体谅父母。
19、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.小说从"我"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,到外祖父叫"我"去"人间"混饭吃结束.外祖父开了家染坊,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,他变得吝啬、贪婪、专横、残暴,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,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.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,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.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.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,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.两个舅舅也是粗野、自私的市侩,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.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,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
20、自己的亲人都在身边,而且都十分幸福的在一起。
21、《童年》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。它揭露了俄国沙荒时期的黑暗,残暴和非人的生活。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,受尽折磨与欺辱,不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,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。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,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。
22、高尔基,我想对您说:“您不仅是伟大的作家,而且是生活中的强者,我一定向您学习!”
23、在阳光的照耀下,我读完了这本厚厚的《童年》,心里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惭愧与懊悔,想到自己与高尔基生活得巨大悬舒。
24、阿廖沙的童年见证了人间的艰辛:父亲逝去、犯了小错被外公无情鞭打、失去好朋友,然后又失去母亲。这便是俄罗斯下层人民的艰苦生活。想想他们,再想想我们。不禁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优越的环境里!我的童年,是阳光快乐的童年。
25、童年读后感高尔基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,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,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。在外祖父家,外祖母是他唯一最亲近的人。之后,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磨难。他只上过三年学,11岁就走向社会,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。
26、“我们”乘着船,住进了外祖父家。外祖父家充满仇恨,两个舅舅强烈争夺家产,外祖父也不甘示弱,不给他们。在外祖父家打工的茨冈和阿廖沙成为了朋友。
27、读完《童年》这篇文章后,我深刻的感受到:
28、四岁丧父,跟随外祖父来到外祖父家中。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东西,也看清了许多事件,他看清自私自利,贪得无厌,粗野的两位舅舅;朴实的朋友;小气,贪婪,专横,残暴的外祖父;每一天我明白了从善良到邪恶之间的事,懵懵的明白了一些道理。
29、我的感受是: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,这里没有高尔基生活的世界那样充满仇恨。
30、因为外祖父经常打“我”,所以茨冈就把能少挨揍的方法教给了我,从此,他们俩“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”。可是,他在一次抬十字架时,十字架夺去了他年轻旺盛的生命。在外祖父家,外祖母是阿廖沙唯一最亲近的人,外祖母每天给“我”讲故事,每天陪我、和我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