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
2、三江奇对偶,原文:奇对偶,只对双。大海对长江。
3、兴汉推马武,谏夏著龙逄。
4、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.——无名氏《画》
5、跨凤登台,潇洒仙姬秦弄玉;斩蛇当道,英雄天子汉刘邦。
6、舞调对歌腔。
7、书湖阴先生壁
8、一水护田将绿绕
9、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10、四收列国群王伏,三筑高城众敌降。
11、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.——王绩《野望》
12、运用拟人的好处是: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,交融无间。“一水护田”加以“绕”字,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,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,这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。著一“护”字,“绕”的神情明确显示。至于“送青”之前冠以“排闼”二字,更是神来之笔。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青翠欲滴,也不只是可掬,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。这种描写创造的美感极为新鲜、生动。
13、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.——杜甫《绝句》
14、《书湖阴先生壁》后两句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。后两句是: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
15、七八个星天外,两三点雨山前
16、随风潜如夜,润物细无声。
17、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
18、朱漆槛,碧纱窗。
19、“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”采用的修辞手法是:对偶、拟人、借代。其中拟人的手法运用得最好。这句诗的意思是,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,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。“一水护田”加以“绕”字,正见到那小溪曲折生姿,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,这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。
20、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,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,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,说“将绿绕”,环绕着绿意;青色,也是虚的,是没法送的,诗人却说山要“送青来”,这就化实为虚,诗意盎然。
21、金盘对玉盏,宝烛对银釭。
22、梅竹何日报新春?愁绪万千萦苦身。
23、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洲.——崔颢《黄鹤楼》
24、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。
25、运用对偶的好处是:“护田”和“排闼”的典故都出自《汉书》,是严格的“史对史”、“汉人语”对“汉人语”,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。但读来自然天成,全似未尝着力——准确地说,由于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句中,似只觅得他采用了拟人手法,而不感到是在“用事”。“用事”而不便人觉,这正是其成功之处。
26、诗人运用了对偶、拟人、借代的修辞手法,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。
27、三顾频繁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28、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.——李绅《悯农》
29、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30、落花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
31、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
32、山水本是无情之物,可诗人说水“护田”,山“送青”,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,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,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,显得柔婉可爱,生动活泼。
33、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近,主人开了门,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。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,那就全无诗味了,诗人换了个说法,从对面落笔,让山做了主语,化静为动,顿成佳句,这真是巧思妙想,令人拍案叫绝。
34、何方可化身千亿,一树梅前一放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