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对“离骚二字的阐述”——“离骚者,犹离忧也。”
2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,司马迁认为屈原的《离骚》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,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,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:明道德之广崇,治乱之条贯,靡不毕见。
3、我们读屈原的《离骚》,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,关于这一点,司马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:其志洁,故其称物芳。
4、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,往往会仰头长叹:“天啊!”,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《屈原列传》中有形象的描述:故劳苦倦极,未尝不呼天也。
5、关于叙述屈原贤能的名句——“博闻强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入则与王图议国事,以出号令;出则接遇宾客,应对诸侯。”
6、莫不欲求忠以自为,举贤以自佐。(宾语前置句)译文: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、选拔贤人来辅佐自己。
7、屈原“穷”“怨”的原由是“屈平正道直行,竭忠尽智,以事其君,义谗人间之,可谓穷矣;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”
8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,作者司马迁对“离骚”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:“离骚”者,犹离忧也。
9、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!此言震慑千古,多人志士仁人奉为座右铭,掛于床头桌前,为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上下求索,生生不懈!
10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,司马迁认为屈原《离骚》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、不能明辨是非以外,还有“邪曲之害公也,方正之不容也”,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、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。
11、《屈原列传》理解性默写
12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,司马迁认为屈原作《离骚》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“怨生”,也就是心中有怨气,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。”
13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,作者司马迁连用了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。”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、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,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《离骚》作铺垫。
14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,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,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,即使与日月对照,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:推此志也,虽与日月争光可也。
15、司马迁对《国风》、《小雅》、《离骚》的评价——“《国风》好色而不淫,《小雅》怨诽而不乱,若《离骚》者,可谓兼之矣。”——这是最经典的名句。
16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,司马迁认为屈原《离骚》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,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: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,举类迩而见义远。
17、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“推此志也,虽与日月争光可也。”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“自疏濯淖污泥之中,蝉蜕于浊秽,以浮游尘埃之外,不获世之滋垢,皭然泥而不滓者也。”
18、屈原列传》而1、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而2、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表示承接3、王怒而疏屈平因而4、故忧愁幽思而作《离骚》因而5、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因而6、而齐竟怒不救楚但是7、愿得张仪而甘心焉承接8、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表目的。
19、《离骚》的内容是“明道德之广崇,治乱之条贯,靡不毕见。”
20、《离骚》的文风特点是“其文约,其辞微。”
21、来9、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递进10、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承接11、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(第二个而)转折却12、何故而至此因果,因而13、而能与世推移并且14、而自令见放为却15、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承接以1、入则与王图议国事,以出号令表示承接2、以事其君目的3、以刺世事目的4、以浮游尘埃之外并列5、以深入击秦目的6、明年,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目的7、因留怀王以求割地目的8、以其弟子兰为令尹用9、莫不欲求忠以自为目的10、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11、又安能以皓皓之白把12、遂自投汨罗以死而之1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主谓间2、谗人间之他3、虎狼之国的4、复之秦到5、俗之一改也它6、吾闻之这因因留怀王以求割地于是
22、对屈原《离骚》创作心理的推测——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”
23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,司马迁对屈原的《离骚》评价极高,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、用辞精到的两句是:其文约,其辞微。
24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,司马迁为了论证“父母,是人类的根本”这一观点,举了“疾痛惨怛,未尝不呼父母也”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。
25、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,顷襄王怒而迁之。
26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,司马迁对《诗经》里的《国风》和《小雅》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:《国风》好色而不淫,《小雅》怨诽而不乱。
27、苏洵《六国论》的中心论点:六国破灭弊在贿赂秦国。两个分论点:“赂秦而力亏”和“不赂者以赂者丧”苏轼《石钟山考记》中通过实际考察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句子:“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”庄子《逍遥游》中论述人的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句子: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”司马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对其文辞和志行的高度评价的句子:文辞: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,上称帝喾,下道齐桓,中述汤、武,以刺世事。明道德之广崇,治乱之条贯,靡不毕见。其文约,其辞微,其志洁,其行廉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,举类迩而见义远。志行:其志洁,故其称物芳;其行廉,故死而不容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,蝉蜕于浊秽,以浮游尘埃之外,不获世之滋垢,皭然泥而不滓者也。推此志也,虽与日月争光可也。